喜迎祖国60周年华诞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----说说今天的好生活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王深远

 

     从某种意义上说,我也属于祖国60周年的同龄人。建国之年,我尚在校接受马列主义的启蒙。次年毕业,就参加新中国的建设,一直随着祖国的成长而长大。我有幸生长在这个伟大的时代。

    60年来,我们国家从贫穷落后发展到繁荣富强。经历不少艰难困苦,至今 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,中国民族子孙由此扬眉吐气。国家日益强大,人民生活日益富裕,芝麻开花节节高。

    60年来,我辈百姓尝尽酸甜苦辣。至今奔向小康,生活大大改善,其幸福感不禁油然而生,不吐不快。但限于个人一生庸碌,乏善可陈。仅俯拾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,以反映生活的方方面面,以作建国60周年辉煌成就的佐证。

    以下就分别说说衣食住行等等。

   就依次先说“衣”吧。

    众所周知,建国初期是凭票买布的,限量供应。老百姓既缺钱,又缺布。虽说不至于衣不蔽体,但也捉襟见肘。洋人甚至污蔑我国人民“九个人穿一条衭”。果真如此,岂不回到原始社会了吗?

    而事实上那时穿衣确实艰难。大街上,一眼望去,灰灰的、蓝蓝的一片。洋人讥之为“一群蓝蚂蚁”。穿着单调可见一斑。就说新娘子吧,本该是穿的最漂亮的人,但在那个年头,别说没有婚纱,就连一件土头土脑、大红大绿的花衣裳也难得穿上,我的婚照穿的是“列宁装”。现在每从婚纱店走过,看看橱窗中那些青春美艳的倩影,不免有丝丝失落之感。

    若说衣衫褴褛,莫过于五七学员。干校天天劳动,布衣那堪重负,浑身上下千疮百孔。我们干校为此添置了缝纫机,买来一袋袋碎布,配备专人缝补衣服,经过千补百纳,有些衣服已不知原来为何物,厚厚的、硬硬的、而又稀稀拉拉的,也只好穿上。.附近的农民唱道:“五七佬,五七佬,着得烂,食得好。”

    在那个年代,我家的三大件首选缝纫机。以此顺应“新三年,旧三年,缝缝补补又三年”的号召。有了缝纫机,我家老小的穿衣基本由我包办。从小孩的开裆裤到老太婆的大衿衫。还做过中山装。当时市面有各种制衣的“纸样”出售,以迎合时势的需求,只要买来纸样,依样画葫芦,就可加工出差不离的成衣了。既省钱,又省布。可以精打细算,旧衣新做。像现在成衣充斥市场,到处敲锣打鼓,“大减价”、“大甩卖”、“买300,送100”谁还找麻烦自制不伦不类的成衣呢!长期以来,我婆婆的大衿衫都是我做的。若干年后她诉说我不给她做衣服了。天晓得,她后来穿的衣服都是从香港买来啦。因为香港可以买到这种老式的大衿衫。再往后,她的孙媳妇给她买的已是时髦的对胸衫了。现在缝纫机已经功成身退。也无人再赏识我的手艺,无人穿我的成衣了。呜呼哀哉!

    且看今天,国人西装革履,衣冠楚楚,气宇轩昂,亮相于国际舞台,绝不比洋人逊色。那宴会、晚会上的女士们更是花枝招展,五彩缤纷。大街小巷,男男女女,衣着随意潇洒,潮流时尚。入城归来的蚕妇看到“遍身罗绮者”“亦是养蚕人”,不再“泪满巾”,而是笑逐颜开了。农村在追赶城市,农民也不落人后。百姓家中衣物已是不患“少”,而患“多”了。由于赶潮流,与时俱进,日积月累,已无地可容,只等救灾捐献了。有朋友居豪宅,领土广阔,家中衣服分为春夏秋冬四大方阵,分置衣橱,取存便利,蔚蔚大观。

再说“食”。

    “民以食为天”。

     开门七件事:柴米油盐酱醋茶。每天不可或缺。可是在经济困难时期,物质匮乏,件件都缺。主要食物粮油鱼肉都限量购买,凭票供应,一家大小只有凑合着过日子,但求裹腹,不敢奢望。每有亲朋作客,那桌上简单的饭菜,想起来都汗颜。

    谁说“食在广州”。

    我曾居住在东华东路附近三十多年,东华东路有间老字号云香茶楼。近在咫尺,经常路过却没入过。原因很简单,也很复杂。

    第一、 无钱。那是指家中开支,没有这项“规划”。

    第二、 无闲。那个年代只有星期七,没有星期日。哪象现在每周双休呢!

    第三、 无心情。工作忙得很,哪有闲情去聊天。特别是运动一来,就象绷紧了的弦,胆战心惊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。但求安坐家中就阿弥陀佛。

   第四、 无胆量。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,不慎触犯了这个纲,麻烦可大了。以后果有人追问:×年×月×日你上哪去了?都和谁在一起?都说了一些什么?×××怎么说?你怎么说?唉,我的天啊!你一句,我一句,天南地北,东拉西扯,谁还记得说什么来着!

   而今日,以前“无”的,都化成为“有”了。一是有钱,一百几十元的茶钱。二是有闲。退休后,我的时间我作主。三是舒心,甩掉阶级斗争这个纲。四是放肆。爱说什么就说什么。现在市面上茶楼酒馆星罗棋布,走到哪里,食到哪里。呼朋唤友,什么时候高兴就上馆子。广州每年都举行美食节,汇聚全国美食,全球风味亦可尝到。“食在广州”名不虚传。

   从食得饱不饱,到食的好不好,至今是好过头了。从食不裹腹,瘦骨嶙峋、水肿,到啤酒肚、糖尿病,反差何其大也。从前朋友见面说:“你胖了”是赞美之词。对方听了美滋滋的,可现在还照着说就碰钉了。

再说“住”。

    “日求三餐,夜求一宿”是人的最基本需求。试想,无家可归怎样生存?“屋漏更兼连夜雨”如何忍受?居豪宅,吹空调,又是何等滋味!住,在人们生活中何等重要。

   我来广州60多年,亲眼见证广州建设的巨大变化。解放前标志性建筑惟有爱群大厦一间,高十三层,独立于沿江长堤。而今大厦林立,遍布市区郊野。从珠江两岸到白云山麓,东起天河,西到荔湾。市区的繁华自不用说,周边更是热闹非凡。住宅小区首推南郊番禺、碧桂园、雅居乐、星河湾等等,连绵逶迤、风光绮丽。洋房别墅、公寓花园,各显其能。“五星级的家”比比皆是,令人眼花缭乱、怦怦动心。昔日诗人杜甫的伟大梦想;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,风雨不动安如山!”早已实现。再说,杜甫在天之灵,俯瞰广州,更会惊叹:“我定的调子太低了。”

   60多年来,我一直住在广州。婚后曾八次搬迁。2004年,值金婚之喜,乔迁至云鹤轩。该楼高32层,独立于动物园西侧。苍穹之下,四周一览无遗,令人心旷神怡。欣慰之余,试胡诌几句表述之:

擎天一柱云鹤轩,羊城美景收眼前。

日出天河紫气来,日落越秀红漫天。

草木葱茏云山麓,灯火璀璨珠江边。

琼楼高处无寒暑,倏忽上下如神仙。

莫道斗室方丈小,内藏玄机装宇宙。

短短金线连四海,小小荧屏看五洲。

何须彩凤双飞翼,鼠标一点任邀游。

耄耋之年逢盛世,乐也融融好个秋。

   经过60年的添砖加瓦,百姓的居住条件大大改善,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,家居渐趋现代化。古人赞叹:“秀才不出门,能知天下事”。这已远远不足表达现代化家居的能耐。它不仅“知天下”,而且“通天下”,进而“干天下”了。

   今天这普通的家居,你有我有,大家有。你的比我的更好,明天比今天更好。

最后说“行”。

   行路难,这是大城市的通病。

   抗战刚胜利我就来到广州,那时百废待举。有道是:“马路不平、电灯不明、电话不灵、自来水不清。”生活非常不便,特别是行路难。那时的公交线路很少,公交车叫“火柴盒”,极言其小,形状也象火柴盒,大概只有现在公交车的一半大小。由于烧木炭发动,车中间还装上一个木炭箱,(大于一立方米),烧的热烘烘,售票员不时还要用铁棍捅几下,当即火星四溅,灰尘滚滚。车既小又少,乘客在路边伸长脖子,眼巴巴的盼着,难得上车。那跟车的“蛇仔”站在车门口,还幸灾乐祸的向女孩们开涮:“大姑娘,第二架(嫁)啦!”“大姑娘,架架(嫁)都系咁啦!”

   广州的交通是逐步改善的。我们上班一族曾经吃尽苦头,早出晚归,好多时间浪费在路上,大大影响工作和生活。试举三件小事以说明之。

   其一、一次下班坐校车回家,在三元里高架桥上堵住了。进退两难。其间从窗外看到白云机场下降了八次飞机。回到家中已是万家灯火了。

   其二、一次单位中午聚餐。路上塞车,后来干脆出了故障,前不着村,后不着店,几经周折,才回到单位饭堂。只见众人嘴里叼着牙签,慢悠悠的从饭堂走出来。饭,早就吃完了。

   其三、一次接到朋友病危的通知,连忙奔赴医院以求见最后一面。但一路塞车,动弹不得,待到病房时,已是人去床空,入殓去了。

   今日广州四通八达,车水马龙。公交汽车路线号码,从一位数到两位数,到三位数,几百条路线纵横交错,犹如蜘网。加上开通地铁,贯通东西南北,便利快捷,舒适安稳,更免受塞车之苦。对我个人来说,五号地铁年底开通后,车站就在家门口,举步即到,想去哪,就去哪。以往到滘口买年花,乘搭233公交车,单程一个小时,而且人多拥挤,花都残了。如今地铁直达滘口,买花就是锦上添花了。

    条条道路通罗马,通向幸福的生活,通向更美好的明天!

    感谢全国同胞的努力。祝贺祖国辉煌的成就,万岁!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王深远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09年10月

首页    广州合浦学会庆祝国庆60周年特辑    喜迎祖国60周年华诞----说说今天的好生活

喜迎祖国60周年华诞----说说今天的好生活

最热文章

最新文章

对不起,暂时没有内容!